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港漫新衣

「大渡出版」一下子推出六本新漫畫,暫時推出創刊號的已有其半,都捧場了。

對於作品內容,當然有感想,不過根據書中專欄透露,似乎都說在打後的期數,劇情處理將會有所不同,如此一來,若只根據創刊號來下斷語,恐怕不太公平,所以決定先不討論它們的內容,就談包裝。

所謂「傳統港漫」有個多年來演變出的模式,約A4大小,共36面內容,封面封底用粉紙,採用騎馬釘裝,一般售價HK$15元,每周推出一期;現在這批書採用新裝,長闊都比A4約略短小5%,共68面內容,封面封底用卡紙,採用膠裝印製,售價HK$35,雙周出版。


以讀者閱讀的角度看,我認為現在這新裝利多於弊,拿在手上翻揭,感覺舒服;放置內容,在字數容量及閱讀舒適程度之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書本可以直豎擺放,儲存及搜索特定期數可更便利;書中在加插多個專欄後,仍可有更多篇幅,讓故事起承轉合發揮得更好。而且因版面縮小了,有時主筆採用很多大格的畫面,縮小後看起來又變得比較可以接受了。

新模式缺點何在?讀者禁不住,一定會以「蘋果對蘋果」( Apple-to-Apple ) 的方法作比較:傳統模式,購買兩本港漫,付款HK$30,共有72版A4大小內容;新裝模式,每一期書,付款HK$35,共有68版小於A4大小內容。雖然用料不同,但「付出更多,得到更少」的感覺,卻難以避免,所以簡單結論,就是書本等於變形加了價。

當然價錢的差別不太大,若是沿用這方法,可令行業更容易生存下去,相信許多粉絲都願意支持的,但說到底,購買或是不購買,還是要看作品的質素。

我個人感覺,最不好的,反而是從周刊轉成雙周這一回事。一來之前劇情容易忘記,投入追讀較困難;二來款項累積起來一次過支付,付款之時,便覺吃力。新書出版當日,經過報攤時,因為金額較大,一時猶豫了沒買下來,再過一兩天購買意慾下降了,便更不會買,這樣的情況,若其他讀者也有同感,則不利漫畫的生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