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光陰似箭


星期尾,月底,年中。通常這些轉折時候,便會聽到驚嘆:「那麼快又已經一星期了/又已經一個月了/一年已經過了一半!」這次,今天,三者合一,感覺便更強烈了些。

今年做了的事情不少,還未做的事情更多,不由得還是呻著相同的老話:「真是光陰似箭啊!」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藍紙決賽

「藍紙」是印刷行術語,聽起來應是前朝古老印刷方式下,留存下來的歷史痕跡,現在所見的「藍紙」,和「藍」字似乎沒什麼相關。

印刷廠把印刷品內容製成一本模擬的成品,供校對頁數次序和文字之用,但質素較差,顏色準繩度較低,不能把「藍紙」和「打稿」兩件事相混淆。


昨天我就是與義助校對的Alan Mok兄,一起和「港漫回憶錄」的「藍紙」搏鬥,花在最後校對的時間,差不多和日間的工作時間相同,又兼直接與負責排版的同事溝通,希望書本可以盡快付印及完善一點。

現在看來,準時出版應該無礙,不過多年校對經驗告訴我,即使過程中多麼小心,事後都總會發現一些看來顯而易見,但之前又未能檢出來的錯漏地方,真是奇怪又無奈。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讚!「遺忘。刑警」

陳浩基的「遺忘。刑警」看完了,沒花了多少時間。

書是一般的厚度,字體是我略嫌太大的選項,所以全本小說的字數並不算十多多,不過這些並非重點,書看得快,主要是因為作者的行文用字簡明俐落,故事不論在情節構思及寫作技巧上都很好,不知不覺讀下去,然後又不知不覺的讀完了。

作者是香港人,小說卻是在台灣作基地出版。「遺忘。刑警」是「皇冠文化」於2011年9月出版的,是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作品。


「我」一天醒來,感覺世界既熟悉又陌生;到了警局,赫然發覺自己腦海中在上個星期發生的案件,竟然是六年前的舊事。自己竟然遺忘了六年的歲月!適逢一位女記者要追訪當年舊案,於是同行,一路收集資料,一路發現真相,到最後…………出人意表。

故事發生在香港,採用了真實的地方名稱,而針對台灣讀者,有個好處,便是即使是簡單如一個區份或街道名稱,作者都加上了補充資料,也不會感覺太過突兀、太過摻水。只是書中用語,還是太傾側向台灣方面了,加上有些香港地方,可能作者本身也未親到過的,所以與現實出入頗大,令到我在書中讀到那些香港物事時,感覺便像是西方導演鏡頭下的香港,萬事俱備,卻有點疏離。

我並非特別喜歡看「推理小說」的人,只是純粹把這書當成「小說」來看,感覺實在良好。結局解謎階段,我覺得可以寫得更好,因主要懸念消失後,故事的張力便弱了些,但整體而言,這書的水平甚高。( 日本「金田一」系列的故事,結尾時總是一番兇手的自白各前塵往事解說,重複模式常被人取笑,但像那樣一面解謎,一面要保持故事的吸引力,也不是想做便做到的。 )

找到可以有信心繼續追捧其它作品的小說作家,感覺真好!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撞色

現在有些商品,居然還會以「撞色」──即顏色配襯不協調──作賣點。我雖開始覺得有時「撞色」並不太礙眼,但實在非我所好。


現在使用物品,感覺上仍以黑色的佔多,寫作採用黑色墨水,錢包、零錢包、公事包等用黑色;衣著方面不至於太多黑色,也以深沉色調為主,以深藍、黑、深灰等配搭其它的選擇。

是幸或是不幸,即使同是黑色,在不同物料的不同物品之上,呈現出來的效果很不同,所以即使身上的東西全黑,看起來也會是「不同程度的黑色」之配襯,假如我有強迫症,非要各樣東西相同顏色不可,也許便煩惱了。

早在孩童時代,用那種最普遍的「斑馬牌」原子筆時,已經主要用黑色墨水。當年的製作技術難與現在相比,同一牌子的兩枝筆,寫出來的墨水濃淡都好像不同的,購買之時,便要畫畫比比再挑選,找枝寫出來黑色夠深的,現在要比較的主要是滑暢道及墨水乾透的快慢,是否夠黑,已不必再花精神比較。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問號一堆

( 今天題目觸及政事頗多,寫得既長且密,我是寫的,也覺訥悶,讀的恐怕更難捱,不喜者我想不必繼續了。勿謂言之不預也。*_^ )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停車位IQ題

常有Blog友分享一些有趣的資訊及遊戲,以下這道IQ題目,聲稱是本地某小學入學試的問題之一,是真是假,恐怕是如常地沒有人去深究過了。

一列停車位,車子停泊了在其中一個之上,恰好把停車位的編號遮掩住了,問題便是要從其它可見的編號,推斷出那被遮掩著的編號是什麼。

我真是認真地想過的,總是猜不到,直至得知真正答案,才恍然大悟,並難免想到:之前想得太過複雜了。

不知大家能否猜到?答案在下面。





















〉〉〉答案:87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老大哥在看著你?

名廚自殺去世,原來偶有聯絡的歐十十兄與他是相識的,便在網上留下感想說話。就是那麼一句,便被「蘋果日報」引用了。

歐十十兄在多個界別都頗活躍,但不怕得罪說句,我認為他距離「名人」的類別尚遠,不應是每天的每句說話都有人注意著的,所以看到這次引用事件,我和他一樣感到詫異。


到底「蘋果」是每天每秒監看著網上的資訊,一看到可能有用的便收藏下來,系統地儲起,以備用時再找出來,抑或是當他們想到某主題時,才再到網上去找尋相關的資訊?Facebook這工具,試過多次,我想在我自己的地方及朋友地盤的許多留言中,找回過去某一特定訊息,都是失敗收場的啊!

只有嘆句;「專業就是專業。」

曾聽過朋友分享,不少次她在繁重的工作間隙中,想在Whatsapp發個訊息給她的朋友,就在那當兒,她的另一位朋友便會發訊跟她打招呼。有使用Whatsapp經驗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系統會告知我們朋友名單上誰人在線,而當某人在打字中時,也會有所顯示,但要做到每次都是當你有所行動時,對方便知道你正有空,可「適時」跟你打招呼,便非要不斷注意著屏幕上你的動態資訊才可。

朋友的感想是:「我知道她是生活上太有閒了,一有空檔便想找人聊天,但被人監視著的感覺實在太差。」

忽然聯想起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