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懷舊魚蛋

朋友在Facebook上貼了一張豬腸粉的相片,文字說是「懷舊美食」。心中即時想到的是:「能有多懷舊?」除非說在處理上,還會下點豬油拌著來吃,否則今天在市場上能買到的豬腸粉,本質上和二三十年前的倒沒太大不同。

但豬腸粉的好拍檔魚蛋,卻真有新舊之分。


像圖中所見的這種魚蛋,已經十分難以遇上。一看外貌,便知道它和現在於食肆中普遍供應的,並不相同;它比較結實,魚味較濃而不帶腥味,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放湯時間長了,也不會發大。

拍照的這串魚蛋,是在元朗村間小攤檔購買,而入貨地點,連同豬腸粉一樣,就是在旁邊圍村售賣粉麵的店子。可惜這檔豬腸粉,只下豉油,不下豬油,否則便真的是可吃回昔日味道了。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迷失童玩

有朋友在Facebook上討論童年玩具,有一隻可活動的猴子,因相片也找不到,便手繪了圖畫貼上。


我也遇上相似情況,童年時曾擁有個一個「益力多」送贈的儲錢月曆,也是找了許久,都沒見過一張有關的相片。

那月曆底板黃色,頂上製成一隻猴子模樣,板上有一條迂迴通道,寬度剛可放入一個當時的一元硬幣;上面蓋塊透明膠板,由下而上,印著 1 至 31 的數字。當在上面開口處投入一個硬幣,銀仔沿通道一直滾下,到尾方止;投入第一個一元,便剛好會停在「1」字的位置,第二個停在「2」字的位置,餘此類推,所以若每天儲一元,便可同時當成日曆看了。

這「益力多」的贈品,即使在該公司的官方網頁上,都沒見到有記錄。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案底

稍為沒那麼忙碌,看回一些舊聞,關於早前大型遊行,有參與人士往警署自首,承認並沒依從之前申請所做,遊行當日曾觸犯法例等等。肯承認自己行為違法,並甘於承受違法所帶來的後果,這便比較接近我認知中「公民抗命」的定義了。但我卻懷疑,那些走往自首的人,事前並未好好地諮詢過法律意見。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千呼萬喚!「不是人間」

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在「漫道週刊」創刊時已經是宣傳稿件之一了,謝森龍異 ( 謝燦光 ) 的「BodieZ 不是人間」終於在第 20 期面世了!

在「異戰」之後,讀者對謝森龍異的畫功及講故事能力應無疑問,這次也沒有令人失望。在「漫道週刊」這本比較針對中學生市場的漫畫雜誌中,「不是人間」的成人題材極之突出,成為了全期畫最大的亮點,水準遙遙領先其它作品。

全期連載共 21 版內容,是個可以獨立成章的序幕,講述在喪屍橫行的香港,女主角哥哥為了安全,外出時把她及母親反鎖屋內,偏偏那母親卻變成喪屍,女主角為求生存,奮力制服那母親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設定,有很多需要交代的地方,作者巧妙地借助女主角與朋友在 Whatsapp 群組中的對話,把資訊自然地傳達,但仍有人批評這個環節文字太多的,這方面處理是否得宜,便見仁見智了。能確定的是作者仍能保持「異戰」時的良好風格,畫面已足夠清楚表達的時候,絕無多餘的文字補白,故事節奏掌握得很好,令人看得十分舒服。

喪屍的描繪,十分精細恐怖,而更令人叫絕的是作者分鏡的功力,每次當喪屍向「鏡頭/讀者」方向撲過來時,都能帶出強烈的動感和驚嚇感,能成功營造如此效果,並非易事。

若說這首篇有何不足,可能便是篇幅不夠。若不是在雜誌中連載,而是一般薄裝港漫的單行本,可以有多大約 10 版的空間發揮,更仔細描述女主角制服母親的全部過程,而非像現在那樣借助「暗場」交代,效果應會更佳。

「不是人間」這作品值得支持,但「漫道週刊」卻又的確不是自己的那杯茶,買回來後主要只看其中一部份,是否應繼續呢?暫時仍然未知。下周再算吧。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可拓展面積

有機會在國內看了一些未完成一手樓的「樣板房」──即是香港說的「示範單位」,真是長了見識。竟然是有所謂「可拓展面積」或「可拓展空間」的概念!


在平面圖上,除了實線繪畫出樓房形狀及間格外,還會套上顏色,標明一些可以「全拓展」、「半拓展」的空間。那些套了色的房間等,是什麼一口事呢?營銷員口中說「那地方是送的」。何謂「送的」?即是房產證中並不包括在內的。如何「附送」?一些房間,在驗收之時,入口會被封閉起來的,驗收之後,重又會開通;一些露台趟門,在驗收之後,便會拆走,向外移出,再作安裝,於是室內空間便可以增加了。

在我的概念中,這些不就是非法的麼?不到五十平方米的「正式」空間,可拓展的空間可以有二十多平方米,實在誇張!在公開營銷的時候,公開派發的資料上,居然亳不掩飾這些非法行為?

簡直是文化衝擊啊!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陌生又熟悉

黃國興先生 ( 即黃老闆興豬 ) 女兒行畢業禮,他在Facebook上貼出相片耀武揚威一番。


電視和電台,同是從小看/聽到大的主持人,一種可以看到容貌,一種從來不知樣子如何,給人的感覺便很不同。漫畫又是另一種味道,漫畫人是透過書中專欄,披露個人的資料,而從他們在信箱中給與的答案、在專欄中張貼的相片、在文字中記錄的近況,令我們對他們本人有所認識之餘,有時,連他們筆下提及的家人,也會有份親切感。

現在港漫,不知是因為漫畫人的性格所限,還是因為工作流程緊密了,又抑或是其它原因,很多時候,未必有製作人親撰的專欄;信箱一物,更是近乎絕跡了。

所以從前的漫畫,普遍地耐讀性及人情味也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