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作品「三體」在第 73 屆「雨果獎」中,獲「最佳長篇故事獎」,並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亞洲人。


「三體」共三冊,隨著故事發展,每一冊的風格相差極大。個人感覺,第一冊如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相當寫實;之後如金庸的「天龍八部」,漸多元素是在現實基礎上幻想出來的;最後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恣意汪洋,天馬行空,已經不再是「人間」的作品了。所以常有讀者喜歡「三體」某部分而不喜歡其它部分的情況。

我先看完簡體字版的三冊「三體」,後來台灣的繁體字版推出,便在不到兩年間,又再重看了一遍,這個記錄,在友儕間是罕有例子,很多個案聽到的是看到中途已經擱置,也有很多個案是看完一遍後大呼已經太夠了,不會再拿起來翻閱。

作者劉慈欣以平白例子解釋科學理論,技巧高超,所以一般人說當科幻故事中「科」的味道太重時,讀者難以明瞭,投入不到,會影響閱讀趣味,這點在「三體」之中,我覺得反而不成問題;問題是在「小說技巧」方面。連續兩三版紙的對白,居然連一次分段都沒有,怎叫人吃得消?若是在倪匡小說中,作者一定讓旁人說一兩句插科打諢的話,或形容一下說話者的動作之類,讓一大塊對白框,分解成多個小塊的。

「三體」的出現,在中國科幻創作的歷史上,絕對是一個里程碑,不過它對中國本土科幻創作的推動,未必很大,因為它的層次太高了,高得叫人生畏。我想沒有多少人會因為看了「三體」,而躍躍欲試執筆寫出類似作品,而「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等,反而可催生出新作者,為文壇注入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