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好的流行讀物

網友「漫畫林」( Ken Lam) 在 Facebook 上寫:「可能我真係有點偏心,只有海洋出版 ( 加獨立出版既和仔大人 ) 既書我是可以一看,再看,三看,都是唔會覺得厭的,雖然都係打書,但味道真的回味無窮。」

這正好道出了現今的漫畫和小說,跟之前輝煌時期所比的不同。


大概「好書」的定義,可以分三個層次:

起碼第一次讀起來讀者會覺得好看。若是連這也做不到的話,一個「好」字真是難以說得出口,無論題材是如何偉大、作者是如何知名、用字是如何高深、繪圖是如何精美、銷量是如何驚人。

看了第一次,讀者還會否有興趣再翻一遍呢?現在許多的流行作品,在這一關便「行人止步」了。

而真正成功的流行讀物,如林兄所說,是可以叫人一讀再讀三讀的,所以在圖書館借來的書才不能滿足需求,要買書來自藏。

刻下我又再重讀倪匡的「追龍」,若真計起來,這書讀了也不止廿遍了。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劣質


中國內地發生多處嚴重災難,在Facebook 上,令人難以理解地而又是合乎預期地,可以看到不少揶揄的帖子及留言。

無論如何討厭中國政權以及中國市民都好,都不能視作「理由」。自視作高人一等者,實際如何?我們在旁看著,也只好冷笑一下算了,連批評的說話都不想說。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是近期熱話之一。電視新聞報導伴隨畫面,看到人們從銀行提款,一大叠一大叠的拿走,好像電影中打劫的場景,是因為人民幣沒有大面額的紙鈔,近年國內物價上揚了,這一點都沒改變。


余生也晚,不過亦趕及使用「外匯券」的年代,那時到國內旅行,一知道你是遊客,便有人趨前詢問是否要兌換人民幣,一切查詢及手續都是在街頭上偷偷摸摸地進行,至於如何收到一大叠「人民幣」,離開後細看原來只有上下兩張真鈔,其餘都是白紙的新聞,聽之不絕。

從港幣大受國內市民歡迎,到兩種貨幣可以等價互換使用,再到有些國內商店不收港幣,潮來潮去,中間的變化曲折,耐人尋味。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午夜場 Feel 看「神掌」

早前黃玉郎推出兩本薄裝漫畫,單看這網誌標題,可能會以為我要寫「玉郎影畫」一書,其實我想談的是另一本──「神掌」。


情節內容,動用了兩位編劇余詠良漫遊者,十分豐富,但就是元素太過豐富,便 Over 了。製作者不作出捨棄,全部訊息,可以找到位置的都放進去,不可以找到位置的,也硬找出位置來放進出,於是對白、旁白中許多可有可無的文字,許多可以遲一點才交代的文字,充塞著每一方寸畫面。

文字的過度,如同在戲院看電影時旁邊觀眾所發出的評述,已達到令人煩厭的程度了。在創刊號中,這問題多得難以接受;之後的兩期,情況稍好,但問題依舊存在。畫面上已可看到某角色中招了,還要再有旁白講明?主角父親都已被燒成白骨了,還要一眾配角結結實實地再說出口,說他已死了,才能確保讀者明白?

看書中專欄,兩位編劇本來創作了些如同「王風雷傳」中那些十分神奇的「武功」,而被黃生拒絕了。幸好如此!否則我可能只給一期書的機會它了。

故事不是十分創新,不過脈絡紮實,其實是可以寫得好看的,現在效果,卻差強人意。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性格、背景、設定,但寫來卻只流於表面。反派的角色,明顯想寫出如「大時代」中丁蟹的性格,但編劇不能像韋家輝般借助情節來表達出角色性格,而只是在旁白中不斷地喃喃自語「他的性格是怎樣怎樣的,他的性格是怎樣怎樣的」,而不能令讀者產生共鳴,功力層次,相差太遠了。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浣熊訓練班

雖說有些動物十分聰明,可以加以訓練進行某些特定行為,但像這條短片的「真人 Show」,浣熊媽媽親身示範如何訓練小浣熊生存技能,則是非借助電腦特技不能模擬出來了。

就算是想拍攝到有關行為,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哩。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接龍寫作

正在看一本以「接龍」方式寫成的小說。早前看到網上也有關於「接龍寫作」的網站平台介紹。

少年時候,已在圖書館中看過一本叫「龍虎風雲」的小說,由四大武俠小說作家諸葛青雲臥龍生司馬紫煙孤獨紅合作寫成,在那之前有否如此「接龍寫作」而成的小說,真要再作考究了。說到底,這方式的文學出品並不多。



這樣寫作,究竟應有一個主持人從中協調,還是任由當時執筆的人隨意發揮,無論情節去到哪裡都好,爛攤子都是由接棒的人去負責?若是前者,那主持人的工作絕不輕易;若是後者,作者本來精心舖排好的伏線,極可能會被後來者完全浪費了,那會是何等失落?

自問這種寫作方式並不適合我,但天下之大,定有人是能與這種寫作方式配合得很好的。任何方式都好,只要能讓想寫作的人寫得出來、寫得下去的,便成了,不同的人,自尋我道可也。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好名的限制

Coca-Cola的「可口可樂」譯名,常被舉例及讚譽。好的名稱之所以被讚好,一般都是因為能同時符合多方面的條件,而又因為如此,本來已經用得好好地之譯名,若因任何原因要更改譯名,要再多找一個同時合乎那些條件甚至更多的,難度更高。


本地雜誌「東方新地」的名字本來也是一絕,但正因為它「絕」,所以即使不是要再想新名,只是想把每周出版的日期,從星期日改更星期四,也覺奇怪。

中文名稱「東方新地」中的「新地」,可以仍然保留,說是雜誌能帶給人以「Sundae」的冰涼、清新感覺,但英文依然是「Oriental Sunday」卻實際不在「Sunday」出版,本來的「絕」便變成「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