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迎新


每年都是大約在 11 月底或 12 月初外遊一次,今年亦如是。雖然台灣還有好些地區未曾到訪過,仍有吸引力,不過 2015 年的焦點一轉,指向新加坡。

由於是從未到訪過的地區,基礎概念便要從零開始建立:有哪些主要的旅遊點?各自有些什麼亮點?它們在地圖上的分佈如何?交通設施如何?居住地點應該如何選擇才可在入住/出入/離開時最方便?等等等等。

自由行旅遊的整個過程中,最大的煩惱往往在這種策劃上,但最大的樂趣也往往在此。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新人事,新作風

因為不同原因,近日看了一些香港文壇新生代的小說作品。暫時感覺,孤泣的小說文筆最易入口。


年青作者的的作品題材也很年青,其實不大對我胃口的,不過心想或者倪匡先生是對的,不是作者沒進步,而是讀者沒進步,所以很可能是我本人不能隨著潮流適應,便不敢批評太多了,只管盡量去欣賞和享受那些小說。

最受不住的反而是他們通用的一些新的行文方式和標點符號用法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等等,省略號又不是我們一輩慣用的「一連兩個,每個三點」的「……」,而是「連續三點」的「‧‧‧」,頁面看起來,好像是圖案、符號多過文字的。

──對了,還有一點:「輸贏」的「贏」字,年青作者時常用錯。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老兵退役


家中使用手提電腦,已經很多年了,期間歷經多名助手。

之前的手提電腦,多是「被迫退役」,有充電裝置損壞了的,也有不少是硬碟老殘得忽然「眼前一黑」,壽終正寢了的。印象中,未試過一部像它,一直拖著殘破的身軀繼續工作,愈做愈殘,鍵盤上的字母片片掉下,連滑鼠裝置的左鍵都是按十次八次才動一下的程度,用得極吃力,還是一直在用,久延殘喘了近一年。

現在,連無線上網的裝置及音效卡都出現毛病了,它已老大得不行,我才讓它退役。

這些年,辛苦了!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古長城

中國的萬里長城,除了遊人可到的「完整」段落外,尚有不少人跡難至的部分。因為現代遙控拍攝技術的發達,這些古長城也都可以有緣看到了。

以下一段短片,漂亮之至,也壯麗之至。


山嶺陡峭,難以攀登,忽然有了平整石塊疊砌成的梯階,「方便」程度當然是一大躍進了,但在現實上,斜度呈 45 度角甚至更高的樓梯,走上去\也吃力,走下來時更覺驚心。──當走下斜度較大的樓梯時,我雖知腳下夠穩,但重心趨前,一直有向前仆的感覺,令人害怕,通常都是會轉過身去,面向樓梯慢慢往下走的。

傳說中,孟姜女丈夫是在修築長城時死去的。看看那些地形!有何奇怪?我認為在每日的「正常使用」時,失足跌死的「用家」也應不少哩。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作品「三體」在第 73 屆「雨果獎」中,獲「最佳長篇故事獎」,並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亞洲人。


「三體」共三冊,隨著故事發展,每一冊的風格相差極大。個人感覺,第一冊如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相當寫實;之後如金庸的「天龍八部」,漸多元素是在現實基礎上幻想出來的;最後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恣意汪洋,天馬行空,已經不再是「人間」的作品了。所以常有讀者喜歡「三體」某部分而不喜歡其它部分的情況。

我先看完簡體字版的三冊「三體」,後來台灣的繁體字版推出,便在不到兩年間,又再重看了一遍,這個記錄,在友儕間是罕有例子,很多個案聽到的是看到中途已經擱置,也有很多個案是看完一遍後大呼已經太夠了,不會再拿起來翻閱。

作者劉慈欣以平白例子解釋科學理論,技巧高超,所以一般人說當科幻故事中「科」的味道太重時,讀者難以明瞭,投入不到,會影響閱讀趣味,這點在「三體」之中,我覺得反而不成問題;問題是在「小說技巧」方面。連續兩三版紙的對白,居然連一次分段都沒有,怎叫人吃得消?若是在倪匡小說中,作者一定讓旁人說一兩句插科打諢的話,或形容一下說話者的動作之類,讓一大塊對白框,分解成多個小塊的。

「三體」的出現,在中國科幻創作的歷史上,絕對是一個里程碑,不過它對中國本土科幻創作的推動,未必很大,因為它的層次太高了,高得叫人生畏。我想沒有多少人會因為看了「三體」,而躍躍欲試執筆寫出類似作品,而「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等,反而可催生出新作者,為文壇注入動力。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接龍求「偵破」

偵破」一書,是「英華女學校 2014 - 15 年度接龍小說比賽」冠軍作品,作者包括關雅文許嘉蕓麥可欣鄭心瑜楊千愉陳曉琳李澧盈潘皚婷,插圖出自袁晏彤蘇韻希李楚欣之手,定價 HK$ 48,共約 116 版內容,由「紅出版  ( 青森文化 ) 」出版。


我一開始便知道這是由學生所寫的小說,但「英華女學校」是小學還是中學呢?我沒去深究,存心是本著平常心,把它和一般市場上可買到的新作家出品同等看待的,但真是十分抱歉,當我看第一章的故事中,謀殺案才一發現,警方已經聯同私家偵探在現場調查,以及兩位偵探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不走樓梯,而要從窗口跳到樓下去時,已經禁不住心想:「學生作品就是學生作品。」

新一代的動畫和漫畫,衍生了「輕小說」一脈,比較輕快,適合青少年的閱讀,但同時又因為動漫的影響,許多環節的解釋和合理化都省略了,多個簡化元素綜合起來,便令到小說的質感難與正規小說相比。例如說梁科慶的「Q 版特工」系列,在題材、情節、人物設定、文筆、趣味等等而言,都不比倪匡的「衛斯理故事」遜色,但就因為它的「輕」,全世界都不會把它視作「衛斯理故事」的接棒者。

──「偵破」這書,也是出了這樣的毛病。

「偵破」的劇情也不是不夠豐富不夠曲折的,但主角中段時已經推理出的疑兇果然就是兇手,而主角所猜想的有道理而薄弱的動機,正正便是兇手犯罪的真正理由,種種直線推進,處理手法之新嫩,叫看慣一般小說的讀者意外。

對於這書,我只能對學校舉辦活動的熱心鼓掌,為各位參賽同學──包括非冠軍的其它作品的製作人員──的努力鼓掌,而不能捂著良心說出「精彩」兩個字了。

各位加油!


P.S. 書中沒介紹比賽的細節。卻不知是每組人分別寫全了才提交,還是分成不同段落,每一組由不同組員輪次交出一章作品呢?很好奇。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遙遠又熟悉的花紋


家中還藏有一張椅子,上面的圖案,既遙遠,又熟悉。

這種圖案,從小到大,不知已見過多少,但若不借助圖片,如何純粹利用文字向讀者解釋清楚那是什麼模樣呢?我認為,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幼稚園時課堂中的桌椅表面,就是使用這種圖案設計的,當年就讀的幼稚園有午睡時間,所有學生即使不睡,也要伏在桌上,那時在極近距離下望著桌面,唯一消遣,也只有就圖案中不同部分的形狀作出聯想,以鉛筆勾勒出不同的東西了。

這款圖案如此普及──起碼一度如此,在裝修行業內應有個通用叫法吧?只是我一直沒去考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