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化學作用

「香港電台」的節目「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每星期周一至周五播放,每集兩小時,我只是不時在網上重溫個別的環節。

本來三個主持人的班底,近期變成兩個,節目的路線、環節、演繹都大致維持,聽起來感覺卻有點不一樣,一向緊密的節奏好像鬆弛了些,熱鬧的感覺也好像削弱了些。───只是少許,只是個人感覺,並不明顯。


但凡播放經年的媒體節目,隨著時間總在內容上有所變化,即使模式是一開始已大定下來,主持人的個人成長以及社會環境及目標對象的變化,也會促使節目內涵出現微調。

像「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這種每天有不同主題、不同環節的節目,現時看到好似固定的內容組合,往往都是經過多次「嘗試及失敗」(Trials & Errors) 後才磨合出來的,定有不少環節曾試過加入,但效果、反應不佳,唯有取消,再試其它;現在尚存的,定是測試過後,效果良好,目標對象反應也好的,才倖存下來。當主持人的班底改變,效果必定與當日「測試成功」時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有機會吸納到新的聽眾,但也有機會令到現有聽眾失望。

到底是再找新主持人,以維持本來「三人組」的格局,抑或是嘗試以另一種格局走下去呢?可是即使找到新主持替上,新的「三人組」跟舊的「三人組」,給出的化學作用也會不同啊,屆時會遇上的危和機,跟現在也是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