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新春病記


新春假期前後,不少親友病倒,病情深淺不同;我卻是假期完結了,開工的一天拜神後,才感不適。

一度有少許鼻水,服過日本藥散後已經收歛,所以基本上是沒有病徵,但偏偏十分不舒服,視線焦點亦模糊。伏在桌上休息了幾次,情況依舊,直至臨離開辦公室時,前往洗手間,胸口一悶,吐個不亦樂乎,居然感覺好些了。

也許是跟這幾天的飲食節奏有關吧?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不寫感想。「極渡川流」


鄺彬強聯同方家輝的新作品「極渡川流」,應該即係之前說過的「操戈」和「龍太陽」,現在的是最終決定的名字。

看了。又是一本新派超能力系的港漫,又是一本以文字說內容多於以圖像講故事的書,又是一本像畫集多過連環圖漫畫書的作品。

看在兩位主筆不斷的努力下,最大的支持,便是不寫什麼具體感想了。

這本漫畫,附送重手精品;我明知不想收集,刻意地尋找沒贈品的普通版,但似乎,是只有一個版本的。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旁觀強姦者何罪?

現代社會資訊發達,透過大眾傳媒的協助,市民普遍都有些許法律知識,但遇上具體個案,還是應找專家幫忙,一知半解一廂情願以為某些罪行輕微,因而觸犯了,後果可以十分嚴重。


政府首次引用「參與暴動罪」檢控港人,網上看到支持「示威」人士,以被捕者有否在「旺角暴動」中作出任何敏感舉動作為辯解,可能是想得太理所當然,宜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以免文筆所及,誤導他人。

引述資深大律師湯家驊的說話,旺角暴亂,聚集人士參與程度不同,但法律原則下參加者刑責相同,「你是集結人群中一分子,即使沒做甚麼特別事情也可能干犯暴動罪;普通法法律原則下,如一群人有共同意圖,雖然一些人做了犯罪行為,其他人沒有做,所有人也是同罪的。」

既然罪名是「參與」,自然「有否參與」便是一個關鍵因素了。有些人以為自己沒做過什麼激烈行為,所以在網上公開宣揚當時身在現場,在沒有律師的意見及指引之情況下,作出這樣的陳述,其實相當愚蠢。

想起一些電視劇集或電影中的強姦場面,除了施暴者,還有旁觀者;強姦進行時,在旁觀看起哄的人,或看到情況卻隱忍沒去阻止的人,到底純粹是在道德上犯了罪,還是應負上法律上的責任呢?若有關的強姦罪名成立,那麼那些「旁觀者」又是否算是「參與」了呢?涉事者不要太過大安主義。

事情至今已數天,不時還聽,到像「我不認同暴力,但事情都要怪政府如何如何」的說法。像這種「我不認同強姦,但事情都要怪女事主穿著太暴露惹火」的邏輯,恕我不能接受。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撩撥

一個即時通訊軟件的群組中,有香港朋友以不足 20 個字描述了旺角當時的混亂,海外朋友未睡,據此回應,我於是留言,問那海外朋友:「憑一句傳言跳到結論去,不嫌太快?」

那時是凌晨;之後當其他朋友陸續起床了,便又有了更熱烈的交流,當中我只搭過一兩句口。一開始時只是怕越洋資訊不足,海外人士會有誤解,先行提示一下,當時間充足時,大家成年人,見識智慧又不低,有足夠理性的話,當會自行收集資料作分析和結論,我便不再介入了。

親友之間也好,辦公室中也好,也見過類似的情況:把甲方的不完整資訊傳達到乙方,再把乙方因應該資訊作出的回應傳達到甲方,很容易便成燎原之火,造成甲乙之間的關係決裂。而且見過的例子,還不算少哩。


回想起有個時間,有心人把香港的「佔中行動」新聞剪裁發至台灣,附帶一句「我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撩起了台灣的行動後,又把台灣的新聞剪裁發至香港,又來一句「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幾個循環,火頭便旺,尤其是當大家都有共同假想敵時,效果更佳。

──這種手法,簡直是戰術。

此戰術得以施展,最大烘托必是告訴大家,若不如此做的話,得到的後果是不能逆轉的,大家怕日後追悔莫及,便容易入局。

這兩天重溫了「香港電台」的節目「講東講西」,有一集題目是「起跑線上」。所謂「贏在起跑線」、「輸在起跑線」等口號能成功導致億兆商機,也是因為人生只一次,父母怕子女一時失利,便終生追趕不回,焦急之下,爭相跌入了商家的羅網。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罐頭滋味

家中煮食,輔以罐頭。留意到有些從前常見的罐頭,好像在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中絕跡了,也不知是否還在生產。

其中之一,是「羅漢齋」。多次在不同食肆中,特地點選過羅漢齋飯,味道完全不是那一回事,很多時上桌的只是雜菜飯,而且在烹煮及調味時,我都嫌太過精緻。


還有一款「陳皮鴨」,鴨肉在罐頭中,挾起來是結實的塊狀,但進食時卻又一咬即爛,連部份骨頭都是酥軟得可以吃進肚子中,也是多年沒見過了,連在網上想找張相片,都找不到。

見過食肆中有提供如「陳皮鴨腿湯飯」的菜式,但一看到相片中完整的鴨全肶,便感覺到口感和印像中罐頭的大不相同,所以連試都沒試過了。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Kung Hei Fat Choy 2016


先祝各位───

新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現在農曆新年,即使我們住在圍村,傳統活動不少,也已省略了許多。大年初一,打出首個電話,非係拜年,而是打信用卡熱線,要求豁免年費,十分實際。哈哈!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戲份

前幾天寫了鄭健和的港漫「西遊」,老網友陳無敵兄說他是自孫悟空一角出場,才開始閱讀的,真替第一男主角白狼擔心。

鄭健和寫的中長篇故事,常寫群戲,而且除了男一號、女一號外,其它人物,都常有出色描寫,但在這情況下,第一主角很多時便給人以「路人化」的感覺,讀者對二三線角色的印象更深、喜歡更多。


角色眾多時,要令讀者對不同角色都產生深刻印象,最硬性的做法之一,是人為切割,例如把故事分出幾條戲軌,幾位主角分別在自己的戲軌中演出。舊日港漫,常用這手法。

例如「龍虎門」中群英,某些受傷留院時,新出現的敵人便由留守的幾位負責應付;打敗敵人後,出戰的幾位要進醫院時,之前的幾位已可出院了,再有敵人便由他們去負責、去發揮。又例如各人進入邪派總部後,便落入不同陷阱中,各自掙扎,便誰也搶不了誰的戲份。

人為作出分配,手法雖舊,但效果甚佳,至今港漫、日漫、電影、電視中都仍見有沿用,但當然,說是「誰也搶不了誰的戲」,哪位在自己的戲軌中表現較佳,在讀者和觀眾心目中,得分仍是較高的。

古語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恒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