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TVB 「殭」宣傳片花

「無線電視」之前發放了一段新劇集「殭」的宣傳短片,我最近才看到。有人形容為「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第 4 集」,我感覺是只有其形,沒有其神。

「亞洲電視」第一輯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並不只是「殭屍現代化」那麼簡單,故事中也把儒、釋、道等多方元素串連,再配以男女親朋間的情愛,寫成豐富的劇情;之後的故事,在儒、釋、道以外,更加上東、西方傳說,以及科學現象,原創故事的幻想圈子愈擴愈大,如夢似幻,引人入勝。

宣傳短片中可見的「殭」,並非結合各方元素以作原創,而是結合各方的「製作品」以併湊,層次上自然低了。

當然,所有一切,也要以到時出街的實體為準。這種宣傳短片也叫「片花」,只是由暫定藝員拍攝少量片段,拼合而成,根本連大綱也談不上,只是給各地片商買辦一份「感覺」,認為值得先作投資買下播放權而已,記得之前的「天與地」,在成為城中話題時,有人翻出若干時日前的該片「片花」,與出街版本比較,除了主要藝員換了陣外,整套劇集的感覺也不同了。

所以這套「殭」,仍有可期待之處。據知 2016 年 4 月便會播出。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診所百態

到診所求醫,每個地方,做法參差。有些醫生會跟你詳談,對你的提問也一一作答,有些則是「快刀斬亂麻」,每位病人會見時間不會超過 2 分鐘。有些開出的藥物數量甚有看頭,有些則只是三兩種。傾向打針或是盡量不替病人打針,又是視乎醫生的風格。一般會開 3 天的藥或 4、5 天的藥,又是醫生習慣。


當然,護士的嘴臉如何,也是差別很大了,遇上態度不佳的,自己又因病無力反抗,便十分無奈。

有時一進入診所,看到人頭湧湧,已心知不妙。須知排在你前頭的有多少病人,並不能以目測的人頭數目為準的,一來在場的有些只是陪同病人等候,而輪候中的病人,則可能外出逛逛,估計差不多時候才再回診所,所以審慎為上,還是問問護士最好。

護士有時會給一個大概等候時間,不過更多時,會只告訴你在你之前有多少位病人。有了這個病人數目,加上前述的醫生看診速度習慣,大家便只好自行計算輪候時間長短,及決定是否投資時間進去。

醫生未看完病人,又未有新病人登記,護士也可能甚忙的,因為現在不少診所有了種服務,不久前看過醫生的病人,可以要求不看醫生,只照配之前藥物,這情況下,護士的功能便可發揮至最大了。

說起來,現在好像都沒真正「夜診」了,起碼在元朗是這樣。只開診至晚上 9 時多,竟也叫「夜診」?過了半夜之後,要看證,應也要到醫院排門診啦。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洗牙

老友在 Facebook 上說到將要洗牙,表現驚恐。不少朋友都談過洗牙的經驗,似乎都是不愉快的居多,甚至很大比例都說過程中一定會流血,我卻沒有這種不愉快的經歷。

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我的牙齒都沒好好打理,基本上,是在十年八年前那一趟,一次過「撥亂反正」的。那是人生中第一次洗牙,緊接著再把要拔的壞牙拔走,要補的壞牙補好,在若干個月之內,完作了所有動作,那麼大的工程,也沒有洗牙洗出血來,實在萬幸。


洗牙時沒有流血是事實,但卻是與感覺並不相符的,因為在機器的高壓之下,射出的水柱力道甚大,我半躺在椅子上,眼睛閉上,嘴巴張開,覺得水柱射到牙肉之上,彷彿燒焊工人用高溫切割金屬一樣,心想牙肉定然已被「水刀」劏開了,所以在盤古初開第一次洗牙後,漱口之時,竟然沒有見紅,也令我很意外。

在那次「大修」之前,最後一次看牙醫距離多久?怕有十多廿年了。小時候每看完牙醫,必有雪糕彌補,對雪糕的印象,反而比診治過程更深刻哩。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比利時連環爆炸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連環爆炸,事情嚴重,但畢竟發生在千里之外,能引起我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我曾在當地居住過大半年。

說起來也是約 20 年前的事了,那時是大學最後一個暑假,透過一個國際性學生組織的「交換生計劃」,在一家建材公司工作了共 8 個月;之後又駐留了約 1 個月,在親戚家寄住。現在在比利時認識的朋友基本上都已沒聯絡,只有親戚居留。


比利時在歐洲諸國中,較為低調,平時聽到的國際事務新聞,都甚少涉及這個國家的,想不到今次也會受到恐怖襲擊。

不過細心想想,也是合理的。在恐怖襲擊的策略上,令到一個本來治安有待改善的國家更亂,效果怎及得上減少一個一直和平的國家?

現知親友安好。在事件中死傷者也不少,祝願各死者一路好走。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紀念結束的「一本博益」

「一本博益」,編輯賴潔嫻,統籌李廣豐,協力黃韋龍歐十十,2008 年 7 月由「高峰出版」推出,「利源書報社」發行,定價 HK$60,「扣除成本開支,收益將撥捐作慈善用途」。

這本書的性質奇特,事緣當年 1 月「南華集團」發表聲明,表示旗下「博益出版」將會在 3 月 31 日之後停業,屆時賣不完的書籍會全數銷毀;「博益」一班作者聯合行動,成立權益關注組,與「南華集團」蹉商,雙方就贖回「博益」已出版書籍版權的事宜達成最終協議──「博益」會跟作者解約,並安排作者購回已出版書籍版權,而所有未出售之存書將用作慈善用途,不會銷毀。

其後,一眾「博益」作者為紀念是次事件,合著一書,便是這本「一本博益」了。


作者人數不少,但當中我認識的卻不多,真正認識的只有陳楚楓,相識而未會過面的有協力的歐十十 ( 歐子華 ),我知道其人而他不知我是誰的有天航,如此而已;集結的文章,有感言,也有小說,頗為豐富。

想當年「博益」雖已過了最輝煌年代,但仍算活躍,而且還有著一定的「江湖地位」,忽然停業,大家都感到突然又可惜。畢竟,我們一代,很多都是閱讀「博益」作品長大的;倪匡的「原振俠系列」,溫瑞安的「神相李布衣」,石人的「廣東話趣譚」和吳昊的「香港老花鏡」等書,啟發了以後無窮的閱讀樂趣。

現在,把「博益」的舊書排在書架上,那藍綠紅三色的書脊,仍令人很有親切感。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平貴三寶

煎釀三寶,粵港澳街頭小食之一種,在食材上先釀上魚膠再煎製而成。

所謂「三寶」,最先指的是哪幾款食材呢?我們可以推測,但恐怕已難確定。現在常見用以釀入魚膠的,包括有燈籠椒、指天椒、豆腐、茄子及紅腸等,遠不止三款,但大家仍一直沿用「煎釀三寶」的叫法,不作深究了。


有網友在 Facebook 上貼了一帖,焦點雖說是提醒大家上茶樓勾選點心時,應要先留意食物價錢這一個忠告,但讀者討論得最熱烈的,還是那六件「煎釀三寶」的 HK$48 售價。

無巧不成書,早陣子與同事午飯時,話題便曾涉及「煎釀三寶」,因我見到那館子賣的「三寶」,價錢高至 HK$88,比「甜酸肉排」更貴。

在另一中小型食肆中,我還見過定價 HK$98 的「煎釀三寶」哩,幫趁的話,可能還要加上一成服務費,即費用過百。

過百元一碟「煎釀三寶」,聽來令人咋舌,不過若是每碟特製,作小菜看待,從起魚肉、打魚膠、釀魚肉到煎製,連工包料算起來,在這年頭又未必很誇張,只是上面提及的茶樓,猜想應是採用大量生產的預製魚膠,只能作點心看待,也敢開價 HK$48,才令人意外。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就手

周報「香港 01」的第二期也出版了。

這新大眾傳播媒介把自己定位作「倡議式媒體」,我認為沒有問題,情況就如「明報」和「信報」的初期,讀者購買時是因為主編的「社論」多於所包含的資訊那樣,等於是一份「全社論」的報紙而已。

而且它的內容也夠多元化、豐富及充實。

令我難以長期支持反而是它非一般的報紙呎吋,拿在手中翻揭,於我而言,並不順暢和舒服。

有些小說,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不同出版社推出過不同的版本,眾多的版本有時設計風格差別極大,當中,讀者常有偏好某一版本遠多於其它版本的情形。

考慮的環節可能包括封面設計、揭頁方向、呎吋、頁數、紙張硬度、字形、留白空間多少、文字橫排或直排,等等等等;而把所有東西加起來的一個「綜合因素」,叫個「就手」。

一樣東西,於用家而言是否就手,絕對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