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舊電影在線


在 YouTube 上以「邵氏」二字來搜尋,可以找到很多舊電影,足本,而且高質。照道理那些電影都應是有版權的,為何會如此放在網上,任人免費觀看呢?實在不明白。

舊電影有舊電影的味道,題材、情節、選角、配樂、對白等等,就算是當年所謂「七日鮮」,臨急趕拍的爛片,現在重溫也覺得存在一些文化、內涵;現在的製作人,無論如何有心、盡力,都似重現不到昔日的韻味,自然,也難以重現昔日市場的璀璨了。

早陣子,在一些古裝韓劇中,看到他們的製作嚴謹度,有點兒當年「邵氏」的感覺,心想從前華人電影界的輝煌,果然會被韓國奪去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又像不是那一回事。今天,在寫這網誌的一刻,若你問我,我的答案是:「過去的果然過去了,看來誰也再帶不回來當年的熱鬧光景。」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留一口


漫畫家爵爵貓叔的新作品中,寫到在外進食時在每一碟子中都留了一口的景況。

這情景我也常遇到,通常是在飲茶時,進行到一定時間,便會看到一些蒸籠中各自餘下一顆點心,一些碟子上餘下一件點心及墊底的菜蔬,炒飯或粉麵的碟子中餘下約半碗的份量,等等等等,個人主觀結論,是大家都不好意思把一樣東西清碟,讓別人都不能再選擇的顧慮所致,當然,這也要配合大家肚子並不是很餓時,才會出現如此「禮讓」。

除了同事外出進食,就算是一家人聚餐,也會看到這樣情況的。理論上,自家人便不必太過客氣吧?事實卻又不是這麼一回事。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無可挑剔?


當今屆香港特首宣布不再競逐連任後,當有其他人宣布報名參選後,忽然每天海量的針對今屆特首梁振英的惡評減少了很多,而本來沒太多人批評的候選特首則開始受到漸多的挑剔。
梁振英突然變得無可挑剔了麼?

很明顯,是因為他的餘下任期已不長,再去攻擊他變得浪費。但這原因實在太明顯了,一想到便會對攻擊者的「功利」感到有些噁心。

這樣巨大反差的情況在美國反而不太明顯,因為主要就是兩大政黨之間相爭,就算現任總統快下台,繼續攻擊他仍等於攻擊他所屬的政黨,仍有作用,而這種「好處」在香港幾乎不存在。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通俗與溝通

當我們在某個範疇漸漸熟悉時,很多時便會在日常生活中用上了那範疇的術語而不自覺,令到圈外人聽得一頭霧水。又有些時候是自行察覺到運用了術語,也知道別人可能會聽不明白,但卻不知道如何用「平民百姓」聽得懂的用字來替代。

關於黃金買賣、貨幣匯兌等,店舖張貼出來的「買入」或「賣出」都是從他們本身的視點來看,我們直覺上以為「買入」就是往自己「入」,便會弄錯方向。我知道有些朋友是至今都常因此而搞混亂的。


晚上回家途中,見有一家找換行的廣告橫額,不說「買入」又不說「賣出」,就告訴大家他們在出高價「要人民幣」,用字雖比較通俗,但意思便頓時清楚了很多。從溝通的角度看,意思清楚重要過一切。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現金

投資界有句說話叫「Cash is King」,「現金為王」,通常適用於市況低迷之時,投資者把手上的資產套現後,手持現金為上算,可守候再在低價入貨。


一般市民生活,也認為手上拿著鈔票,到處消閒購物都可行,因為:「我付現金難道他們不收?」但真的,有例外。

工作上,不時要到政府部門去申索資料,有些地方,還真是不收現金的。例如到「屋宇署」去購買物業的建築圖則副本,可以用「八達通」付款,可以利用「EPS」從銀行戶口中扣數,甚至他們還肯收取公司簽發的支票,但你要掏腰包拿出現錢來支付費用,卻是不被接受的。

因為一項物業的記錄中,有幾少張圖則是用得著的,事前不能準確預計,不怕失禮說句,之前臨場要為支款籌謀的事,也遇過不少一次。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花開。花謝


友人周末郊遊,經過一家農場,順便買了年花。大家都知年花一物,愈近大年初一,愈容易議價買到便宜貨品,不過朋友見價錢並不是相差得那麼大,考慮到之後若要特地前往年宵市場選購,要再遷就時間,倒不如即時了卻一件心事,算是花些錢購買方便吧。

我不懂農藝,不過聽說得多,也知道天氣冷暖對於花農生意影響甚大,太冷了花長得慢,放售之時吸引不到顧客眼球;太暖了花都已開,顧客認為買回去後不能擺放太久,也不會購買。

「平衡」二字,說來容易,達到卻難,這些日子,每一周的不同日子,以至每一天的不同時間,氣溫都可以相差不少,花農想因應天氣而用人手加快或延緩花卉的成熟,難度甚高。真是難為他們了。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舊報爬梳

看到網友 Vernon Ho 在 Facebook 貼出一張陳年報紙的分類小廣告,叫人讚嘆其精神可嘉。現在在某一特定日子,在某一特定刊物上,想找出花費刊登了的一格分類廣告,有時看一次都找不到,在茫茫歲月之中無窮數目的出版物和內容之中,而且那份載體還不知是否存在於世上,他是如何把它找到出來的?抑或只是有緣遇上?一切,耐人尋味。

( 多謝 V 兄借出廣告圖片一用。)


應這廣告招得的人才之一,是後來筆名黃玉郎的小子,此子後來對香港漫畫行業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在此不必多說了。

幾年前,我協助製作一本「港漫回憶錄」,我亦想過可能的話,循崔蘶的漫畫報紙這條線,也發掘出一些舊人回憶出來,以作記錄的,因為據我所知,著名的作家馮嘉先生,即刊登招聘的漫畫報刊出版公司要員之一馮大衛,那時旗下畫師所寫故事,不少都是由他創作的,而他那時經營著一家連鎖式成人用品店,應有機會聯絡到。可惜這事最後未成。

之前搜集「倪學」一書時,多次到「香港中央圖書館」去看舊報紙的微縮菲林。一張半個世紀前的「明報」副刊在前,我們的焦點落在「衛斯理故事」的連載上,也注意到倪匡先生其它筆下作品,順便雖然都注意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也都沒存錄下來了,又何況同一版中的許多其它?其實其中任何一個專欄,或按日集齊,或從文中內容考研開去,爬梳整理好,都應有所得,不過這唯有留待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去辦不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