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手卷之謎

日本的手卷,混著醋的米飯團呈圓椎形,中間包裹著伴菜,外面包一塊紫菜;若不是現食的,細心的食肆會先不會讓紫菜和醋飯接觸,以免濕氣把紫菜弄軟,影響進食時的口感。


為保持紫菜乾爽,不論是在高質食肆買到的外賣手卷,或是在便利店買到的貨色,通常會用薄膠紙包著,上面且有看來嚴謹又仔細的指示。

紫菜的包裝膠紙有文字/符號/線條,又在某些地方有切痕可以撕開,應該是在設計時已經有精確的計算,可以在不弄散完整飯團的情況下,把紫菜漂漂亮亮、服服貼貼地包著飯團,但至今,十分失禮,從來,我都沒有一次,能處理得乾脆的。

實不知處理紫菜用膠紙包著的手卷程序應該如何,才是正確。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黃易去矣!


小說作家黃易去世,終年 65 歲。

施仁毅兄數了幾位年內離世了的文藝創作名家,我替他補充了一位;數出來的幾位,我只與一位相識,其他的僅是認識,仁哥與他們都相識,自然更為感慨。

初知道黃易,是因為喜歡看奇情小說,所以由「月神」開始,陸續看完了他的「凌渡宇系列」;又在同時,看了他的三期完「破碎虛空」。這些都是他的「初出道作品」,偏偏後來他的那些公認的「代表作」我卻沒看。

已經是「尋秦記」成為名著之後的事了,我在公共圖書館看到本一冊完的「尋秦記」全集,便借了回家,打算欣賞一番,誰知看了一版內容未完,莫名已經感到看不下去,最後,把書原封不動歸還了。

黃易的歷史武俠小說巨著,實在是不合我個人口味,但像他如此有能力寫、作品有讀者追捧而又一直在寫的作家,現今已不多了,所以他的離去,我也感到可惜。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擇地而棲

今年清明往掃墓,在首站進行至一半,山坡更高處有段距離的地方起了火,於是匆匆完成功夫後離去;到第二站,看到原來該處近期也遭遇了山火,根據地上灰燼推算,可能亦只是三幾天前所發生的事。

在第一站中遇上山火,打亂了行程,當然是抱怨居多,但到了第二站,事情是之前已發生了的,大家的著眼點便放了在好處上,例如容易找尋到墓地、省去不少清草的時間等等。看那「災後」情況,山火燃燒之時,火勢一定是很大了,大家卻似已忘記那時的危機。


歷史研究發現,很多個國家、地區的上古居民,都是住在江河周邊的,這樣在平日自然較容易取水使用,但當天氣不佳、發大水時,便又要慌忙逃避,甚至出現傷亡;上古居民仍然作出如此的選擇,自然有他們的理由。

當大家明白眼前有哪些選擇,又明白不同的選擇各自有什麼好處和不好處時,抉擇了,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難說當初的選擇是笨或不笨。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同船渡

有「百世修來同船渡」的一說。套用到現代背景,或者「同坐車」也是「百世修來」的吧?然後,當然,我們看到的便是今天常見的「各顧各」的情況。

不同的人,來自不同江湖,偶然聚散,還比較可以理解;同一角落,五位乘客,五個各自玩手機,而當中有兩位相當明顯地是相識的,情況便更為突兀了。

我知道,這種題材在今時今日,絕對不新鮮。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糊塗奶茶

「麥當勞」有兩款奶茶。如果他們直接名之把其中一種叫「茶包奶茶」( 像他們在收據上所示 ),也許會好一點;現在套用華麗名字,一款叫「奶茶」,一款叫「濃滑奶茶」,我便常常忘記哪款是哪款。

一次往幫趁,又忘記了區別,不過兩款奶茶我都沒所謂,便選了「奶茶」。


後來送餐,飲品是一紙杯熱水,吊著一個紅茶茶包,旁邊附著兩包沙糖。我把杯蓋上撕起一個小開口後,看了看,有些懷疑,但不肯定,便呷了一小口。之後我叫喚在鄰桌執拾的職員小弟:「這杯奶茶沒有奶。」

那小弟把「奶茶」拿回到櫃枱後,把杯子又拿回來,回答說:「這種奶茶是這樣的。」我知道這款奶茶不是出餐時調製好的,不過會附上一小杯牛奶,讓人客自用,便問他:「奶茶沒有奶的?」誰知他居然回答:「這種奶茶是沒有奶的。」這便妙了!

我知不關那小弟的事,只是櫃枱的同事先入為主沒弄清問題重點,而我剛好又覺得這一頓餐,飲用熱茶比飲用奶茶舒服,便不追究下去。

茲記此事,讓「麥當勞」知道名字太花巧,連員工都會給弄糊塗了。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扮燒鵝

燒鵝這食物,不知是否在部份人心目中是一種「夢幻之食」,聽過有不同的方法把其它食物扮成燒鵝。

例如炸豬大腸,便有「假燒鵝」之稱。炸大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橫切成圓圈狀,另一種是縱切成長條狀;猜想能被叫作「假燒鵝」的應是長條狀的炸大腸,因為成品一面紅一面白在顏色上也較相似。

另外還有南乳,亦有「無骨燒鵝」之稱。整磚南乳,外皮呈紅,內裡見白,可能就是這種顏色對比讓人覺得與燒鵝皮肉相似,至於質感及軟硬度,當然十分不同。


家中每逢年初一會吃齋,我不喜吃蠔,童年時甚至連跟蠔同煮的食材沾染到些「蠔味」也不吃,在初一那天,生蠔及蠔豉煮成了兩菜一湯,簡直是迫到我沒有路走,於是餸菜之間,一整磚上面撒了少許沙糖的南乳,對別人來說是調味之用,對我來說便是主要且唯一的「餸菜」。

現在長大了,與蠔同煮的伴菜也會進食,而家中年初一上桌的,也未必一定有南乳,便漸漸與南乳久違了。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動漫專訪

2017 年 3 月 31 日出版的第 74 期「E 週刊」,頭條內容是成龍家庭事件,而在封面左下角可見成龍的老友黃玉郎先生的相片,上簡單地附上「黃玉郎」及「港漫之父」幾個大字。兒


曾幾何時,香港市面上有大量周刊雜誌,當中又有好一些是特別針對青少年讀者的,而那些雜誌中,就算不是包含固定的關於漫畫、動畫的專欄,也會頻密地出現相關的報導。到了今天,基於不同的因素,這種關於本地動畫的專訪、報導,已經銳減。

今期因為黃玉郎先生在國內的最新發展,有足足 6 版內容,兼包括一個黃生的大事年表,這種規模報導,真是久違了。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注意,購買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