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絕不取巧」


公司附近的食肆,宣傳物品上有「絕不取巧」四字。特別要如此標榜,即是市面上有不少都是有「取巧」的了。

套餐降價,但加收 1% 服務費,等於沒減;一元賣一隻雞,雞是只收一元,隨雞而上的醬油,可能收費幾十元;平時只收一兩元一位的茶,可能在某些時段會加至十倍;「買一送一」的意思,落在商家口中,可能是「每買一斤,便送一兩」,而非買一斤送一斤。

當「不取巧」也要拿來作標榜,可見蠱惑的商家有許多,人心不古。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人力鬥電腦


世界沒什麼太大的事情時,圍棋高手與人工智能對奕,多日來也能在 Facebook 上佔有不少篇幅。

關於這事,有一篇由王陽翎 ( 于非 ) 所寫的文章,寫得最明白:柯潔未來任何一局取勝是奇蹟中的奇蹟,失敗是理所當然。

理論上電腦也是機器的一種,它們的出現,「非以役人,仍役於人」,人類一面要力求把它們的能力盡量提高,一方面又想以人力把它擊倒,很是矛盾,也無必要。

就算是在一家企業公司中,最高領導也不會事事跟手下比高低的。手下能力比自己超出萬倍,而仍然為己服務,何樂而不為?所以發展電腦科技的同時,留意及預防科幻故事中的常見點子,怎樣控制住電腦不會作反、不會擺自己一道,才是焦點所在;只要這方面做得好,電腦的能力應該提升至愈高愈好。

至於人類對電腦高度依賴而產生的問題,便是另一回事了。

王陽翎君的文章,連結如下: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69039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馬星原禪意日常水墨畫展」


正值忙碌,收到馬龍兄傳來「馬星原禪意日常水墨畫展」資料,正好分享。

馬龍兄的漫畫在讀上閱讀多年,近年見他多了用回「馬星原」的名字發表作品,又多了繪畫帶有佛意、禪意的畫。他的畫筆法簡樸,又帶有哲學味道,不自覺地,我覺是和阿虫的畫比較起來,又覺得兩者存在明顯的差異。

禪意不可說,有興趣者自行前往參觀,實地領悟可也。請請。



〈若文字看不真切的話,請按圖放大或下載後再閱讀。 :-) 〉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變化李克勤


再見到李克勤在「無線電視」的音樂節目中演唱,覺得他的唱歌方式有所不同了。

從前的李克勤,脫不了「零瑕疵」的框架,每次現場演唱,都猶如播放唱片般,不會叫人失望,又不會帶給人驚喜。這次看他的演出,感覺多了些「人性」。

近年多見李克勤在國內電視頻道上現身,有人或會批評他努力賺取人民幣的行為,但同一時間,他在參加內地的大型競唱節目的過程中,或是因為他的主動,或是不自覺的被感染下,他的演出漸漸減少了「機動味道」,這是好事。

今次節目中,李克勤唱了不少舊歌,同時又帶來了新曲。主持說今天的新曲會是明日的流行金曲,我個人感覺,此曲難矣。但也為李克勤的唱功出現良好變化而叫好。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貴價單車

從小已聽過一種說法:「要害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是勸他搞出版。」曾經,當看見報攤上有關於釣魚的雜誌,心中暗嘆:都說出版不好做,還要出版如此偏門題材,是怕死得不夠快了?

卻原來在香港有不少人喜歡釣魚,而且消費能力甚高,那些講釣魚的書並不如我所想,曇花一現式出幾期便消失了,真是看走了眼。

另一孤陋寡聞的是,從沒想過一輛單車可以那麼昂貴。我印像中的單車,主要就是童年時所見過那種最樸實的類型;之後雖知道有「BMX」之類的玩藝式單車,但也不會跟「傳統單車」價格相差那麼巨大的。

聽聞有些單車,以港幣計算,是六位數字,即是價格是以十萬元計。令人咋舌!

早前元朗一家店舖結業,看在店面「清貨大減價」的單車,還可看到一個港幣 8,888 元的價錢牌。這近萬元一輛的單車,還是減了價之後的「特價」啊,原價他們說是 HK$ 12,888!

碰上這種水平玩意,如高檔的 Hi-Fi、紅酒等一樣,只好自認敝鄉了。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平面轉立體


經典港漫角色製成立體模型,新近的一個例子,捧場客的反應似乎不大正面。

其實莫說是把一個平面形象轉成立體,難以叫所有人滿意,就算同樣是平面的圖畫上,作者有時從不同角度畫成的同一角色,看起來都似不怎順眼。

阿童木那機械化的「頭髮」要在某個角度看去才會自然;髮掩右眼的王小龍,從正右面看時,怎也不覺得夠英氣;小劍仙玉兒額前鬈曲的頭髮,以及劍痴蚩尤那種兩側沖天的「地中海」髮型,萬一濕水後塌下了,我們還認得出他們否?

傳統漫畫設定角色時,本就有許多留白之處,而在立體製作時又必要補上這些「欠缺」,如此一來,自然難以討好遍所有的人了。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親身處理

要處理的事情瓣數甚多,可以不親身處理的,已經盡量利用不同的工具了,網上付款、提款機過數、郵寄交收、託人送件、電郵檔案、Whatsapp 圖像,諸如此類;有些事情,雖知道親身處理較佳,但在「處理不到」及「處理不好」之間作一取捨,也就會選擇先把事情辦了再算,否則堆積起來,叫人頭痛若裂。


有些事情,非親身處理不可,而每個星期,通常就只那一天半天可以安排,便會把它們盡量放在同一天中,順道處理,結果是這種可用的「閒日」也早有計劃,再有事要辦的話,計算起來,,起碼也要放在若干星期之後了。

事情可以只自己一人去辦的,尚可彈性地因應情況,移前褪後,要配合別人時間的,便最麻煩。例如飯局,便是「吃餐飯容易,商定出吃飯時間困難」,因而拖拉許久的個案,實在太多。

時間就只那麼多,有些事情知道是「應該做的」,但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夠時,應做也未做的事情,實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