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藍海 vs 紅海

工作和出版相關的一位朋友,在 Facebook 上分享了一則來自台灣的新聞,茲引部份內文如下:

今年出版業紛紛走出文青支助圈,靠著一批首次出書的素人作家,吸引平常不看書、不買書的人進場,在萎縮的書市逆勢開創藍海市場。領頭羊之一的寶瓶文化出版社,更靠著《情緒勒索》一書大賣 15 萬本,拿下全台年度暢銷書冠軍,社長朱亞君也獲選為金石堂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總計,寶瓶文化這家 10 人的小型出版社,今年出書 33 本,就有 7 、 8 本是銷售萬本以上的暢銷書,包括《情緒勒索》、《做工的人》、《銀光盔甲》等,都來自首次出書的作家,為寶瓶創下成立 16 年以來業績最好的一年,朱亞君阿莎力地說,除了頒發獎金及時鼓勵,也預計發出 4 ~ 6 個月年終獎金,是出版業一般行情的2倍以上。
然後文中說「很多出版品打開一個藍海市場」。由是我在網上查資料,才知道有「藍海策略」和「紅海策略」之分。

若根據我本來已有的知識思考,「藍海策略」的概念類似「長尾理論」,「重質多於重量」、「度身訂造,小量生產」,不求市場的大多數而求滿足足以養活自己產品的市場部分,早著先機以求利。

「現在消費者有很多娛樂選擇」、「少了很多人愛看書」、「實體書沒有市場」等等等等,皆可以是在市場上生存不到的理由,但只要市場上有一家商號能踏得住腳,為何那一位倖存者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當中難逃反省自我不足的需要。

以上新聞,對香港出版界也應有激勵作用,不過有關策略,說是要開闢別人未到的處女地,而香港商家,則是出名在跟紅頂白,在極短時間內把一個潮流搾盡,是否有哪家出版社可以造出跟別人相同的優異成績,叫人存疑。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麻糖

同事北上旅遊,買回辦公室的手信之一,是包麻糖。

到底「麻糖」是否「芝麻糖」的簡稱呢?我不敢肯定。曾試過在互聯網上找資料,見到在不同資料來源同叫「麻糖」的,相片所見、文字所述,都似不一樣。


現在還會聽到長輩見面給零用錢小朋友時說句「買糖吃」,小時候常聽到的卻不止一個「糖」字,而是「麻糖」。到底那時候的長輩,口中說「麻糖」時,是當它如「糖果」般的泛稱,還是真的專有所指呢?

現在給零用錢小朋友時,若會說出「買麻糖吃」這話者,年紀也一定不小了吧?哈哈!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一寫兩字的海報

這兩天在友儕間流傳著一張日本「GI 全日本王者決定戰」競艇比賽海報。

驟眼看來,海報上的灰階背景圖像上,大大的兩個黃色漢字,十分奪目,看來設計重點亦僅僅如此;直到把海報上下倒置,看到本來的兩個漢字變成了另外兩個漢字,同樣具有意思,亦同樣保留著毛筆字的書法行氣,才叫人驚為天人。

海報共有兩款,一個版本「挑戰」倒轉,便成為「勝利」;另一版本「最強」倒轉,便成為「戰場」。


這兩張海報的設計,構思意念本身固然甚佳,但也要製作上真要寫得出那麼兩組文字出來,才能產生效果。───後者比前者,難度高出許多。

想起「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 書中所寫的一些文字,設計成旋轉 180 度後會完全相同的圖案。那些文字圖案,若在原著中只是以文字形容,並不真正刊出實物,閱讀之時所受到的震撼,將會大大地削弱;而在譯成中文時,有關的文字又有個中文版本,同樣的包含可以作 180 度旋轉而不變的圖案。該書風行全球,理應每一個語言文字的版本,也需要設計出一套可旋轉文字?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無秒之倒數

今年從平安夜踏入聖誕日的一刻,正在戶外,親友幾人一起。

因地方主人沒作倒數,周圍又沒有大型時計和直播電視/電台節目的設施,所以這個動作,只好自己進行,起哄一番。


這事聽來自然,臨場才發現不易為,因為我們幾人都沒帶手表,要知時間,便是靠手提電話上的顯示;大家的手機系統時間,固然不會完全同步,但最大問題,是都只顯示了幾時幾分,不知到底是幾秒。

我們決定了以其中一人的手機時間作準,但何時所謂「正式踏入聖誕節的一刻」,便只能以當事人看到從 11:59 轉為 00:00 時的一下呼聲為號,而沒有大家「5──4──3──2──1」一起倒數著逐步推向高潮的效果了。

現在寫這網誌,才想起過了半夜之後,曾用平板電腦開了電台直播,讓周圍多些音樂聲音增添氣氛的,那為何不在邁向半夜時,收聽電台節目,跟從他們的倒數呢?當時卻真的沒有想到。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節後清說忙

聖誕剛過,接著的 Boxing Day 相對地沒有那麼多朋友會廣發賀詞。

從冬至到平安夜到聖誕節,Whatsapp 累積了相當的朋友來賀,自己也發出了不少;這一切在電腦系統中都有累積及儲存。

大家也會留意到,近年的電子賀訊,早就脫離了純文字及文字加表情公仔圖案的主流,多是圖像,甚至視訊;大的圖小的圖長的視訊短的視訊,加起來令到本來已瀕危的電腦儲存空間更告急,亟需清理。

所有留言及賀詞都有紀念價值,但實在不能全留,所以若不是具有個人特色的圖像和視訊,便毅然刪走了。


之前清理 Whatsapp 留言箱,也會同時處理「媒體瀏覽器」中的「Whatsapp Images」文件夾中不必保留的圖像,以為這便足夠,卻原來該處顯示,並不包括我所發出過的圖檔,那些不經不覺地積成一大團的存檔,要在「我的檔案」內某處才可看到並刪除。在發現這一點時,我已有幾年的垃圾積著等待處理了。

清理之時,謹此再向各位在手機短訊、Whatsapp / WeChat 系統、電子郵件給我送過祝福的親友,衷心致謝!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舊曲。舊詞。新聽。賀聖誕

聖誕之日,用作補充睡眠,又有些公司文件要整理,所以借陳寶珠小姐多年前在電影中的一首歌曲,向大家道賀。

曲是傳統經典,歌是多年前的創作,不過許多朋友都應該沒聽過,謹此分享。

祝各 Blog 友───

Merry Xmas! 聖誕快樂!一切順心如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Gjj2PfP9A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孤獨的美食家』名店全收錄」

繼「孤獨的美食家 2」之後,又見一本由漫畫「孤獨的美食家」間接衍生出來的書本───「『孤獨的美食家』名店全收錄」。


───用「間接」一詞,因是先由原著漫畫衍生出電視劇集, 再以電視劇集中的元素作基礎發展成這書。

看過少許「孤獨的美食家」劇集,見每集的大致結構是在講述主角井之頭五郎發現新食肆及嚐試新食品的經過後,有一段由原作者久住昌之親往有關食肆進餐的記錄。可以說「『孤獨的美食家』名店全收錄」中介紹的每家食肆,方式是類似撰寫電影小說般簡介了某集劇集的內容大要,而在文章中便加入較詳細的食肆、食材、食物之描寫;輔以原作者久住昌之及在劇集中扮演男主角的松重豐的訪問等環節,便結合成這本精美的食肆介紹書。

近鏡拍攝的食品照片,以及松重豐的食相照片,密密編排,令到一書在手,既覺得內容充實,又閱讀得食指大動。


日本創作人向以嚴謹聞名,原著漫畫中所寫的食肆,應都不是隨便杜撰的;書中雖沒採用真實的店名,描繪店子外貌和周邊環境時卻又會根據真實情況製作。在本書中也講述過兩個例子,趣味十足,可惜數量太少了。


據松重豐的訪問了解,拍攝每部劇集之時,他都不會事前知道任何資料的,更沒有試食,餓著肚子拍攝,鏡頭下他進食的樣子,便是他的真正第一身感受,疑惑、好奇、驚嘆、享受等等表情,也是真實感覺的反映。這樣拍出來的「劇集」,也許可以說是「半記錄片」吧?

這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些問題:鏡頭所見松重豐是真的把那些食物吃光了的,若 N.G. 了怎算?再吃光一次?演員又如何能在已吃過多次同樣的食物,肚皮脹滿時,扮出那麼滋味的樣子?若把它們看成有記錄片成份,便易講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