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真假流傳

近日兩宗新聞,一是老人去世,一是老人退休,性質上都不是特別事件,會得到廣泛報導和議論,自然是和當事人 ( 霍金李嘉誠 ) 的知名度及成就有關。

兩件事我最早收到消息,都是透過朋友在 Whatsapp 群組的分享,而兩次在朋友貼出消息後,都有其他群組成員詢問:「真的假的?」之後有人各自循自己途徑查證,再回群組通知事件的真確。


從前事情的流傳沒有如此快,在消息未及轉發出去前,可能已收到可靠媒介的確認或澄清報導,不確消息的散播便會中止,不像現今,消息到手和轉發之間可能只相隔數秒鐘,莫說查證事件,可能轉發者連內容也未看得仔細,已經傳達出去了,而萬一事後察覺消息有誤,又不會追加訊息更正,謠言的發散便快得多。

久而久之,連最信任不會造謠的朋友傳來的資訊,也常見錯誤,大家慣見了,便連朋友圈子的分享也要審慎過瀘才採信,實在沒趣。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流氓大亨」之後

談談「流氓大亨」這電視劇。因有大結局的劇透,尚未知道結局者應考慮停止讀下去。






電視台深夜重播的「流氓大亨」,算是經典,又不算很經典;很多人能說得出某些情節、對白,主題曲及片尾曲都是多年來仍可不時聽到收音機播放,但是片中角色的名字,並不是大家那麼多年來仍可隨意說得出來。

個人以為,這劇在香港電視史上,應佔有一重要地位,不在於對觀眾產生的印象,而在於對創作人作出的影響,因為鄭裕玲一角,變成了「植物人」。

任何戲劇,都要有個結局,多年來,主角是生是死,在大結局時,都會有所交代。故事結局的屬性,是所謂「Happy Ending」還是悲劇收場,創作人都要作個取捨,而針對每種結局,情節上都要有所舖排,結尾的情節才不會顯得突兀。「植物人」的概念一出,之後經常見到採用,因為這橋段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像「流氓大亨」那樣,若鄭裕玲一直不醒,便是悲劇,但若最後一秒見到他張開眼睛,便可頓變喜劇,事前舖排?全可免省。何等便利。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書緣連環扣

先是閱讀了許定銘的書話集「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書中介紹了黎翠華的小說「記憶裁片」。

看了許君的介紹,覺得「記憶裁片」一書甚有趣,便到「香港二樓書店」的網址,搜尋到該書,暫放到購物車中再看稍後決定。

許定銘引述「記憶裁片」的序,指作者這第二本的小說集,風格和第一本相比有所轉變,不過他本人並未看過那第一本,不能知道到底有什麼不同。我也好奇,再在網上翻查資料,查得黎翠華的第一本小說集,應是 1997 年 9 月由「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所出的「靡室靡家」。

試過向大型出版社查詢幾年前他們出版的一些書籍,對方也沒有庫存,一家中小規模的出版社逾 20 年前的出版物,還可以補購到嗎?我不樂觀,不過在互聯網上用作者和書名查看,卻不但找到該書的詳細資料,更有彩色封面圖像、售價和折扣等內容;心想莫非這書仍有庫存?便電郵給該出版社詢問。


很快的,便獲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一位小姐聯絡,告知該書不單仍有庫存,且他們正在進行「開倉大減價」,「靡室靡家」一書特價低至 HK$ 12;當天正是他們在尖沙咀辦事處舉行活動的最後一天,若錯過了,之後想獲得優惠,便要到該社位於沙田火炭的貨倉去,於我而言,太不就腳,我便未必再會特地前往購買了。

最後,十分巧合地,那天就在我晚上往港島赴一個聚會之前,可以先經尖沙咀購買了「靡室靡室」一書,留待稍後配合「記憶裁片」一併閱讀。

在這件事中,全部時間地點都剛好配合,彷彿當中有一段緣在。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霍金離世

(1942.01.08 ~ 2018.03.14)

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 ( Stephen Hawking ) 的家人發聲明表示,霍金剛剛去世,享壽 76 歲。

霍金的肢體殘障、獨特造型,加上他的突破性學說,在在都令他成為一個奇人。───套用在小說中常見到的一句話,「他活著時已經是一個傳奇」。

由於他是如此的一個奇人,所以很多時都會被藝術創作者「借用」到作品中,戲劇、小說、漫畫中常見有他的影子,例如在「大劉」劉慈欣的科幻故事「朝聞道」中,那問了最後一個令「排險者」啞然的問題之科學家,當然是暗示著霍金了。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菜芛

有人考究,說孔子講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被世人誤讀了,所指並不是日常一般飲食,而是祭祀時的要求。這方面歷史我沒任何知識,只知道「食不厭精」這句話便流傳下來了。

現今繁華都市人們的飲食,的確是愈來愈要求得精,過去吃豬肉本身已是豪舉,現在還要在乳豬階段已經把豬隻宰殺了───當然還有乳鴿,也是以「初生」的才合標準啦;從前我們吃菜心和芥蘭,現在又出現了菜心苗和芥蘭苗,看起來像是菜心和芥蘭的小型版,食用之時,的確較嫩較甜。


日常到食肆點一道菜心炒牛肉,常見把菜名叫做「菜薳牛肉」,那個「薳」字,正字應是「芛」。據孔仲南的「廣東俗語考」芛讀潤上聲,又讀遠,菜芽也,俗呼草木華 ( 花 ) 初生為芛,所以如此尋常可見的一道菜,正統做法,也已經是只擇菜蔬中最幼嫩部分來食用了。

韋基舜的書曾提過,從前曾有在大府人家工作者,因寫「菜芛牛肉」時不懂寫「芛」字而以「薳」字代,故被辭退,現在,在人們心目中,卻都已視「薳」字為正字───甚至還有不少個案,草花頭部首也沒用,寫成「遠」字便算。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衛斯理」網劇

網劇,即網絡劇集,有關電視劇集是在互聯網上───或率先在網上───播放;「率先」者,即之後也會在合作的電視台播出。

倪匡筆下以衛斯理作主角的新戲,不是電影,也不是電視劇,而是網劇,由王晶監製及編劇,演員卡士相當耀目,不過我個人認為,造型方面,叫人失望。


故事未看,未能先作評價,純以製作方式而言,要演說「衛斯理故事」,網劇本來是個很好的選擇。

若是拍成一部電影,最多兩三小時的篇幅,不容易拍得出原著小說的「衛斯理味道」,而連續劇可在每個故事中夾雜少許關於主角性格、背景的描寫,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累積起來,才較易造出效果;而網劇相對於傳統電視劇集,由於法例規管沒那麼嚴格,表達上應能有更大空間發揮。

───上述「應能有更大空間發揮」,只是想當然耳,實際上並不那麼理想。就以新一版本的「衛斯理」來說,由於網劇的發放,要針對特別的地區市場,便要受到該市場的政府條例限制。在中國內地發放的網劇,不少題材都是觸碰不得的,左扣一點右減一些,成品看來便不似原著讀者所預期。

這次的「冒險王衛斯理」系列網劇,如朋友所講,我是沒有期望,卻想屆時會有所驚喜。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舊元朗巴士照


有一張舊相片,拍攝元朗 56 號巴士,目的地「大棠」,有人考據,這 56 號路線,即是現時 K66 的前身 656 的前身,但我想當然那時候巴士的起迄點不會相同。

但算我們這輩較為年輕少許的,也還記得元朗有幾個巴士總站,現在起碼在「商會中學」處的總站便消失了,現在只是一個名叫「元朗警署」的巴士中途站。

這種人稱「熱狗」的巴士我當然坐過。在炎夏之時,塞車之中,處身其內,由於一向如此,其實也不算太過辛苦───本來,不過當巴士行駛時,打開的窗戶扯進急風,讓人一陣涼快後,巴士停下來風也停下來時,有了前後比較,有時感覺更慘。

又有人把焦點放在旁邊騎單車的男孩子之上:他現時已有多大?會否正好在網上看到這張相片,並且也在帖子上作出回應?我則在想這相片拍攝時,未必是常規行車,又或者原來這位置正正是大棠的總頭,否則以當時巴士班次之→疏,怎會同時看到兩輛同路線巴士在路上前後行駛?哪像現在,我在旺角候車回元朗時,見到有三四輛 118 線巴士連續在我眼前掠過的情況,絕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