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母語


近期香港社會中常在談「母語」,論述時每多涉及國籍、血統等等的考慮,這種用法,和我向來採用的不同。

根據「維基百科」上資料,「母語,或第一語言,為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又在題目「定義」之下說:「195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一個有關母語的會議,並對母語作出了如下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所謂「第一語言」,存在歧義;「第一」對應英語中「First」或「Primary」,所指便可以大相逕庭。

許多華僑子弟,久居西方國家,甚至是在海外出生、長大,他們思維時及慣常說話中採用的,已是異國語言而非華語。我也認識一些在本地出生及長大的南亞裔朋友,他們土生土長,當中好一些便是把粵語作為母語。

如果硬要把語言和籍貫掛勾,一刀切把香港的「母語」定為廣府話的話,又置潮州話、台山話、客家話等廣東省語言於何地?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社會中的假設


香港有不少投資計劃,都把投資金額的進場門檻定在港幣 800 萬元,這可能是和「證券及期貨條例」中「證券及期貨 ( 專業投資者 ) 規則」有關。

簡而化之,若以個人名義擁有不少於港幣 800 萬元或等值外幣的投資組合,組合可以包括現金、存款、存款證或證券等,便可被視作「專業投資者」;推出投資計劃的機構,應要提醒投資者計劃中的一些風險,但對於「專業投資者」,則可免責不向他們作出有關聲明。

假設了一個人擁有 800 萬港元便即等如擁有足夠豐富的投資經驗及眼光,太也大膽,須知有些人士的資產,可能是經過繼承或博彩得回來的,和他們的投資能力可以亳不相干;有些長者積累數十年後得到一筆儲蓄,也不等於他們有足夠金融知識,判別計劃中的投資風險。當年「迷你債券」的風波中,也不知有多少如此財富多知識少的人士中伏。

近年來多了爭取把長者獲政府津貼的年齡下調的聲音,當中也有著一種假設───年紀大者在過去那麼多年間,對社會作出過不少貢獻。當我們環顧周圍,見現在社會中有些年輕人士也是對社會並無貢獻的,便知道他們一旦成為長者,即被視作有貢獻人士,這個假設,相當粗疏。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快閱


見有多本關於古龍的研究書籍一同推出,令人眼前一亮。

這種考究書撰寫不易,同系列的書都是由古龍的資深讀者所寫,質素高而且設計精美;現在書本不便宜,就算買也應會作挑選,而且一下子買回多本書籍,常有看不仔細的危機。

通常一下子買了一堆書回家後,便會心急想看完,閱讀之時,投入度不足,閱讀時太快,有種像是要交差的感覺。自己也心知這樣做不好,但總戒不掉。

過去有些雜誌,曾試過訂閱,但很奇怪,定期到報攤或書店去,逐本購買,多會一頁一頁讀完,咀嚼得仔細,但當訂閱了,書本收到後常會擔擱著,而當一本兩本堆積起來時,就算閱讀,也常會快揭、快閱,內容如水過鴨背般,並不上心,十分可惜。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精彩科幻短篇───「蛋」


老友介紹我看了電影「火星任務」 (The Martian) 後,又提供原著故事作者 Andy Weir 的一個網頁。放得有些凌亂的內容,令我不耐煩一一細䦧,但其中一個名為「」 (The Egg) 的短篇科幻故事總算沒有錯過。

這個可能有人歸類為「極短篇」的故事,有多國語言譯本,我是先讀英文版,後來再讀了中文版;愈讀愈覺得它的偉大。

具顛覆性的故事,意念簡單,但可用作講解「人生的意義」這大道理,又可串連死後世界、輪迴、因果報應、Deja Vu ( 既視感 ) 等多個元素,性質上既是科學,復是宗教;短小精悍,寫得無多餘脂肪,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說的全都說了,而且讀後令人覺得餘韻未盡,精彩絕倫。

這樣水平的故事,一生人之中寫到一兩個,已經足以自豪了。


http://www.galactanet.com/writing.html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看到一段舊雜誌文章,指出一個常見語病,相當意外,但又立即接受,只是我也想不到應如何避免。

文中指「一位觀眾」或「一位聽眾」的說法不通,因為「眾」已是指多於一人的眾數,不能套用到「一位」上。我想若以英文來說,就是「A men」、「An apples」之類的文法錯誤吧。

聽到了,明白了,接受了,然後如何?在這等情況下不用「觀眾」、「聽眾」應用什麼?應不能用「觀者」、「聽者」吧。或者,用「觀看者」、「收聽者」?很累贅又突兀。

說「一位讀者」大家都覺得自然,倒也少有人用「一位閱讀者」的;更別說「讀眾」了,只有「讀者們」。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EAA CPD

EAA 指 Estate Agents Authority ( 「地產代理監管局」 ) ,是主要監管香港地產代理執業行為及操守的法定機構; CPD (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是關於「持續專業進修」的計劃。

在香港,多種中介都受到不同機構的監管,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CPD」計劃;地產代理方面的 CPD 有別於金融機構的從業員,例如銷售保險、基金、股票、「強積金」計劃等的中介,參與 CPD 計劃與否並不是強制的,也沒有要求每年至少要取得多少 CPD 分數才能續領牌照。


除了因每家公司有一定比例從業員取得某數量 CPD 分數,便可以在名片上印上一個特定印章,對企業形象有幫助,所以大型地產代理行會對員工出席 CPD 課程有所要求外,每個課程的受歡迎程度,應是基於題目、講者是否吸引。以我個人經驗,以能否獲益良多來作衡量,EAA 的 CPD 課程是令我失望居多。

試過有個關於地產代理工作中,涉及法律部分的講座,由律師主講,我抱有很大期望而去,最後所講內容,原來都是從前考取代理牌照時教科書中內容,幾乎沒有額外補充,而且那律師講者還把要說的一字一句打了在 PowerPoint 檔上,一路在投影機中播放一路照稿宣讀,其悶可知。

最近期有一個題目關於如何填寫某種表格,十分新鮮,以為可以取得一些新知,但那名為「工作坊」的內容並不實務,只是分點講解表格上每一環節何所指,既無拿出一個實例逐步示範表格填寫過程,甚至沒多講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填寫該等表格,整個過程,又是一場沉悶。

除非 EAA 的 CPD 會改為強制性參與,否則我想,以後再參加 CPD 課程的機會應甚少了。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丁情離世

( 1954.12.22 ~ 2018.05.05 )

丁情,原名蔣慶隆,武俠大師古龍的弟子,長居台灣,生於民國 43 年 12 月 22 日;民國 107 年 5 月 5 日離世,享壽 64 歲。

由於協助製作一本名為「我的師父───古龍大俠」的書與丁大哥結緣,不過也止於網上文字交往,未曾有緣相會。得知他曾患重病,當時痊癒了,但身體仍然不壯健,所以偏勞他校對文字的工作量,已盡量減至最低;同時亦知道他體力欠佳的情況下下,還一直努力於寫作「藍色湖泊中的刀」一書,並終於可在他離世前完成了。

「藍色湖泊中的刀」據說是古龍生前本來打算撰寫的作品,可惜有了書名、有了構想,卻來不及動筆。丁大哥多年前已提筆想把古大俠的意念完成,開始寫該書,卻無法一鼓作氣的完成,直至大病後可以「靜」了下來,才終於讓它出世。

書寫成了,出版未有期,但也可算已圓多年夢想,願丁大哥心安,一路好走。

也祝福丁大哥夫人身體健康,萬事順利。